奶粉伴侣实为企业赚钱“噱头”,不仅去不了火,还有可能营养过剩 |
发布日期:2019/3/26 共阅17418次 |
婴儿奶粉风暴期间,“奶粉伴侣”接踵而至,主要用于改善宝宝肠胃功能,让营养更好吸收的效用。产品一经上市,吸引了不少父母们争相尝试,殊不知,“奶粉伴侣”真的很坑爹,也可以说很鸡肋。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一点来解析一下。
其实,奶粉伴侣并非婴儿食品,它属于固体饮料。市面上绝大多数奶粉伴侣的执行标准是GB/T 29602-2013《固体饮料》的标准,而婴幼儿配方奶的执行标准是GB10765-2010《婴儿配方食品》。也就是说,奶粉伴侣的执行标准并非是专门针对婴儿的。
1、 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简单的糖,的确容易消化吸收。因为它只提供热量而不提供其他营养成分,所以婴儿吃了它之后,相当于在不增加其他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增加了热量摄入。这样,婴儿在不需要吃那么多奶粉的情况下就“吃饱”了。热量够了,其他的营养成分却还不够。
2、 “植物精华”。植物提取物是成分极为复杂的成分,人们并不完全清楚其中的成分。对于大人,即使其中有一些有害物质,人体的肝脏肾脏也能处理掉。但是婴儿的这些系统都还没有发育完善。任何“不明物质”都会增加身体的负担,从而为婴儿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3、 益生元。益生元实际上是一些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它到了大肠之后,被那里的细菌发酵产生一些小分子物质。益生元是有利于“好细菌”生长,不利于“坏细菌”生长的成分。同样,对于成人,益生元的好处大过风险。而对婴儿,“好处”与“风险”的权衡就比较敏感,通常应该更倾向于强调“回避风险”。虽然现在有一些科学研究显示益生元的加入对于婴儿的健康“可能有好处”,但是科学界以及权威部门认为目前的科学证据还不足以支持把它作为婴儿奶粉的必须成分。换句话说,让婴儿服用益生元,并没有科学证据来做担保,需要家长来“信则灵”。
4、 DHA和牛磺酸是人体需要的成分,在母乳中也能找到它们的存在。不过它们的含量跟母亲的饮食关系比较大,不同人的母乳中含量差别也比较大。补充它们对于健康的作用,相关试验与流行病学调查都是针对成人的。宣传中的所谓“益智成分”只是商业营销用语,而“促进大脑和视力的发育,宝宝聪明,眼睛亮”只是“理论推测”和“良好愿望”,并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
因为缺乏科学证据支持,目前的婴儿奶粉标准中并没有规定必须添加它们。但是它们在母乳中天然存在,从“模拟母乳”的角度说似乎又应该添加。所以,在目前的配方奶粉标准中,它们是“可选项”——不要求,但是可以加。不过,对于添加量有限制,并不是越多越好(所以所谓的“双倍添加DHA”只是一种广告噱头)。如果婴儿奶粉中已经添加了它们,再通过奶粉伴侣来添加,结果没准就“过量”了。
那么作为一种固体饮料,食用奶粉伴侣可以避免宝宝上火吗?对此,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指出,这些喝奶粉导致宝宝易上火的现象完全是商家为了推销这些奶伴产品制造出来的。他分析说,现代医学没有“上火”这个概念,它基本上是一个民间概念。引起上火的原因相差迥异,有的是食物过敏,有的是维生素缺乏等。因此,无法确定奶粉伴侣中所含的成分是否可以缓解宝宝上火的症状。
既然食用奶粉伴侣不能解决上火的问题,它可以帮助宝宝获取更多的营养吗?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副部长韩军花解释,奶粉伴侣中的营养元素在母乳或者配方奶粉中已经存在,而且已经足够,根本无需额外补充。此外,配方奶是在模拟母乳成分的基础上设计的,在奶粉中额外加入奶粉伴侣反而会破坏配方奶中本来的营养物质含量与其比例。
另外,国家实行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牛磺酸、DHA、AA、低聚果糖等在内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最小含量和最大含量都做出了明确限制,如果婴幼儿再从奶粉伴侣中额外补充这些营养物质,势必会造成超量摄取。
看来,食用奶粉伴侣既不能帮助宝宝去火,还可能造成营养物质超量摄取,家长们不要盲目购买。 |
启航孕婴童招商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原创、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联系电话:010-57733502 |
【关闭此页】 【返回上页】 |